很多内心强大的女生,都是从独居开始的 | 华文说

很多内心强大的女生,都是从独居开始的

文 / 大由美


1

念书的时候,我经常在书店里看到一本书,叫《一个人住第五年》。


那时每次看到它的名字,就觉得听起来好孤独啊。


没想到,现在自己算了一下,不知不觉我也开始了我第五年的独居生活。


记得搬家那天,妈妈看着我一车的行李,引擎快响的时候塞给我一口家里的闲置锅,说晚上饿了自己可以煮泡面。那口锅我到现在还留着。


结果后来经常下厨,第二年我被南都报纸的“小厨娘”专栏采访,抱着熬了一夜的番茄牛腩煲上了报纸,照片上笑得像个三百斤的孩子一样。


可能我妈和我都没想到我会成长成这个模样。


2

选择搬出来一个人住,好像是很久之前就埋下的种子。


我今年27 ,妈妈已经65了,爸爸也不在了。


爸妈很大年纪才生下了我,在漫长的青春期里,我常常感觉自己的轮廓很模糊,和家人几乎从来没有好好沟通过。


我总需要忍让些什么、保持些许沉默、自己消化大量的烦躁和焦虑,才能勉强和年纪太大的父母保持平和的关系。


和家人住在一起时,明明最亲近的人,却最常和他们发生摩擦。


半夜来查房看我有没有在玩手机不睡觉,晚上超过十点回家就对着我摇着头翻白眼,在家不出去说我怪不得交不到男朋友,真出去了又说我天天就知道玩不学习没有上进心。


后来也发现,其实也不止我妈这样,身边很多人都和我感同身受。


但搬出来住后一年,每一次回家那种糟心的感觉却越来越少了。一开始她给我打电话,我总是假装没看到,因为不知道接了电话说什么好。


可是一个人住久了,开始逐渐从一个被照顾的人的角色,成为了一个自己照顾自己的角色。


关心怎么煲汤,关心隔夜的水能不能喝,关心电商活动纸巾多少钱一包很划算。


和妈妈可以聊的话题,好像越来越多。


3

我也慢慢发现,我真的在和自己认真相处了。


记得刚开始一个人住的头几年,那个时候我有一个异地的男朋友。


交往了几个月,我以为还在热恋期,但突然有一阵子他开始很久很久才回我短信。


我哭唧唧问他:“你是不是不喜欢我了?”


他跟我说,不是不喜欢你了,我也很想早点回你短信。可是后来我发现,你太黏人了。


“我必须控制住自己冷落你一段时间,因为我想让你学会自己和自己相处。”


他比我大好几岁,这句听起来冷漠但又很真实的话,我一直记了很久。


虽然我们后来分手了,但我们现在还是挺好的朋友。


是他让我发现,像我这种敏感又爱胡思乱想的女孩子,说错一句话会尴尬几年,看一部恐怖片会一直后怕,如果真的想明晰自我与世界的界限,就只能靠独处来实现。


不离开人群、离开需要伪装或遮挡的社交,我就没办法与自己安静和耐心地交谈。


有的时候离自己在乎的人与事物远一些,反而可以更好地察觉到彼此的重要,更温柔和耐心地对待对方。


这是独居给我的很珍贵的一份礼物。


4

一个人住第五年。


我试过在盛夏一天看十三间房子找合适的出租屋,试过在屋子里病倒抱着马桶边吐边哭。


试过把觉得太高的床翻过来买锯子自己锯短床脚,试过停电的夏夜热得睡不着通宵在麦当劳发呆。


但也是在这个屋子里,我用独处的时间看了好多书、学了好多新技能,可以随时邀请失落或遇到好事的朋友来家里聚会和过夜,每到周末一个人通宵吃火锅看电影,还幸福地养了两只全世界最乖的大猫。


逐渐看清楚自己的轮廓,看清楚我真实的模样,我和那个她讲道理,摸索着她的习性,曾向她妥协,也一直为她鼓励。


我想,终有一天,等我和她能够完美契合了,我应该就会拥有向世界把完整的自己和盘托出的勇气。


成长大概就是这么一件又孤独又甜蜜的事情吧。


5

松浦弥太郎有一句话我很喜欢:


“一个人独处,并不是只丢下一切躲起来,而是要回到最纯粹的自己。”


其实独处是一件特别珍贵的事情,也是一项了不起的能力。


它让我们更能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,知道自己要什么,要往何处去。


正如山本文绪说的:“一个人逛街、吃饭、旅行,一个人干很多事,在这样日复一日的生活里,逐渐与自己达成和解。”


想来,和自己好好相处,就是一件又温柔又棒的事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