«爱的本性» | 华文说

«爱的本性»

鱼儿梦

发布于 2016.10.16 · 字数 1213 · 阅读 2032 · 喜欢 127 · 评论 1

只是想要分享自己看过的一篇文章,它深深打醒了不少爸爸和孩子们之间相处的方式。

"有奶便是娘"是句号?还是问号?我要说有奶不是娘有爱才是。
1957年8月31日,美国心里协会的主席哈里•哈娄(Harry Harlow)发表了一个心理学的重要实验,题目是«爱的本性»。
他以小猴为试验对象,在小猴刚出生,就带离母猴身边,独自养在笼子里。同时在笼子里放两只假的母猴,一只是由铁丝做的猴子,一只是用木头猴子,再套上泡棉外加毛衣。
第一个实验,在铁丝猴和毛衣猴都装上奶瓶,看小猴子会选择吃哪一个猴子的奶?
答案很清楚,小猴子当然选择,有吃奶,又感觉柔软的毛衣猴。
再来,把毛衣猴的奶瓶拿走,只有铁丝猴的奶瓶有奶可吃,看看小猴子什么反应?
结果小猴子都是饿的时候,就到铁丝猴身上吸奶瓶,吃够了,就离开铁丝猴,跑到毛衣猴身边,抱着毛衣猴或在毛衣猴身边玩。又饿了,再去铁丝猴身上吸奶,吸完,立刻回来靠近毛衣猴。
这很清楚,吃当然很重要,可是真正让你有安全感的是爱。所以很多父母花钱送小孩去最贵的学校,看最贵的医生,买最贵的衣物,玩具,后来发现小孩宁愿亲近保姆,就是这个道理。
小孩当然知道钱是谁出的?保姆的老板是谁?但如同小猴子,它吸奶归吸奶 吸完就回到给它亲近或柔软感的毛衣猴。孩子多一份爱当然没问题,但是谁给的多,谁给的少?他算的不是物质,而是爱。
哈娄接下去的实验更惊人,如果是用毛衣布料养大的猴子,就没办法和正常长大的猴子一起玩耍。公猴会有严重的攻击倾向,母猴无法交配。性格产生严重异常,像得孤独症。而且寿命很短,很快死亡。
要给孩子"爱",这个容易懂。可是我们传统的教养,尤其对男生,常常是要求孩子"断奶"。对情感,对爱要"断奶"。否则他们就没有长大,没有成人,不是男子汉。他应该靠自己的双脚站起来,必须斩断过去的依赖。
这个根深蒂固的观念,不知侵侵蚀多少父子亲情,使得许多父亲隐藏对儿子的关爱,以为对儿子要严厉,才能训练他成为铁铮铮的汉子。以为对温情柔软会害了他,整日恨铁不成钢。结果造成在儿子内心深处被父亲遗弃的恐惧,只是男人不理解,也不承认。
我看过很多朋友,一生的努力,最后都在寻求父亲的认同。可是却往往得不到,而心生怨尤,父子关系不佳,甚至恶劣。有的人父亲以过世多时,自己老了,要死了,最大的缺口,还是父亲为给的关爱。可是他们的父亲不是不爱他们,而是被错误的观念误导,产生错误的行为而不自知。
所以,对给孩子拥抱,尤其是爸爸。反过来,拥抱你的父亲,不要不好意思。其实,他也在等待你的关爱,因为他没有流露的,也是他以前失去的。

取自«今天»--8.31 爱的本性

这篇文章深深刺中了我的内心,确实人与人相处就在于"爱",只有爱才会无条件的包容和接纳。有那一位做父母的是不爱自己的子女的?即使再坏也是自己的儿女依然会想尽办法保护他们,只是有时候用错了方式,无法打破彼此之间的隔阂,无法把爱表露出来,把深深的爱葬在了一滩死水里,再也无法弥补之间的关系,让它成了遗憾。

鱼儿梦
发表了 8 篇文章 · 被 7 人关注 · 收获 923 喜欢

评论

登录 后发表评论


海豚兔

1楼 · 8年前

谢谢分享喔 :oops: